2024-12-04 10:45:15
我的“人生之书”01《我与地坛》绝对是我的人生之书。很少有书能给人带来如此澎湃的生命力,能让你觉得它和你那么近。人生中那些因为焦虑而不知所措的时刻,因为混乱而四处碰撞的时刻,拿起它,都能获得平静、温暖和救赎。“有一天我认识了神,他有一个更具体的名字——精神。”“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,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
2024-12-04 10:30:42
1991年,40岁的史铁生出版随笔散文《我与地坛》。书中,他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、感受和收获娓娓道来,尽显深邃与哲思。王蒙在谈到《我与地坛》时说:“那种深思与宁静,悲痛与超越,让我大为感动。”年少不识愁滋味,以前看《我与地坛》,尚不能理解史铁生的哀愁与悲悯。人到中年,经历沧桑,阅尽无常,才惊觉书中那
2024-12-04 10:15:42
有人说,如果觉得生活太难,那就去读一读《我与地坛》。书中,史铁生讲述了自己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,却意外瘫痪在床,绝望之际几欲自杀,最终却在文学和写作中一步步实现自我治愈和救赎的故事。命运把他年轻的躯体困在了轮椅上,可他的灵魂却在漫长的岁月里愈发昂扬。作家韩少功曾评价道:“我以为1991年的小说即使只有
2024-12-04 10:00:52
(一)“轮椅上的巨人作家”有人说:若你觉得人生苦,不妨读读史铁生。老话说,麻绳专挑细处断,厄运专找苦命人。史铁生,就是这样一个苦命人。我们读他的书,甚至不必看他的小说,好不夸张地说——他自己的一生就是本小说。史铁生被称为“轮椅上的巨人作家”。他出生于1951年的北京,21岁正准备迎接一场恋爱的年纪,
2024-12-04 09:45:51
《活着》作者:余华内容简介:《活着》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,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,随着诸多社会变革,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,到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,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。余华认为,“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。”所以在这本小说里,虽然悲剧贯
2024-12-04 09:15:56
推荐缘由法国文豪雨果曾说:“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”。“多读了书,生命不一定会好好对待你,但至少可以让你好好对待生命”看完电子书立马入了纸质版,值得反复读的一本好书喧嚣的人世间,我们渴望自己与自己对白;或又有门庭若市求而不得,或又有时运不济只能独处与自己对白。这本书就是一位智者内心深处的挣扎、呐
2024-12-04 09:01:00
杨绛曾说:“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。”人生不如意,十之八九。面对生活中的苦难,是任天由命,等待时间抚平一切伤痛,还是奋起抵抗,发出对命运的挑战?在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中,写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思忖。书中,史铁生记录了自己由风华正茂走向人生低谷,后来又在苦难中挣扎沉浮的点滴。他用最残缺的身体,书写了最
2024-12-04 08:46:02
迷茫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感觉人生无望,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,不想说话,不想思考,只想时间静止。其实就是抬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、低头看不见自己的定位。我们常问自己,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?如果不是,美好的生活,你又在哪里?你有多久没有仰望星空,或者攀登一座山峰,试着倾听河谷里的回响?你有多久没有和自己灵
2024-12-04 08:30:43
人生在世,我们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幸。有的人35岁失业,上有老下有小,还有车贷房贷,焦虑得整夜睡不着。有的人对未来满怀热情,却在人生刚刚起步的时候,遭到疾病的意外突袭。还有人在努力打拼即将迎来幸福生活的时候,却收到至亲离去的消息。失落、不甘、遗憾、悔恨、挣扎、绝望……世界上没有永远顺遂的人生,我们总
2024-12-04 08:00:50
1人生太多无常,苦难才是常态史铁生在《我与地坛》里回忆道,自己刚活到最狂妄的年纪,命运就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。曾经的他,是清华附中的学霸,是擅长80米跨栏的运动健儿,强壮有力到能抱起一头小牛犊。然而就在插队陕北时,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引得他高烧不止,腰疼难忍。他不得不提前回京,寻求治病良方。刚进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