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7-13 11:15:26
纯真的笑容,甜糯的声音,漂亮的发饰。走路连蹦带跳的。这是我遇到的小天使,一群四五六岁的孩童。每天在路上,总会遇到这样的场景。爸爸拉着孩子的手,孩子总问爸爸一些问题“爸爸~”超级甜的声音,甜到心里。不紧不慢地陪这对父子走了一段路,然后再加速赶路。漂亮的女娃娃,和妈妈一起坐地铁。妈妈很温柔地告诉女娃娃,
2024-07-13 11:00:19
尽管我们经常提倡爱护动物,但仍对它们抱有不同程度的偏见。人类和宠物力量的悬殊,这种偏见常常会给宠物带来灭顶之灾。郑振铎的短篇小说《猫》让你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类的偏见是如何伤害动物,有良知的人类又是怎样在反思偏见中得到救赎。我将通过小说的情节,为你解读郑振铎养的三只猫的命运是如何因人类偏见而改变,猫的三
2024-07-13 10:45:19
金色的草房子,苦苦的艾叶,静静的大河,一望无际的芦苇花……就是油麻地里。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,这些孩子各有各独特的性格 呢:顽皮、聪明的桑桑,快乐的陆鹤,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、文静的纸月……这些都出自曹文轩叔叔的小说《草房子》。 我不仅仅被小说里的人物所吸引,还被小说里面的情节深深感动了。我甚至与
2024-07-13 10:30:20
看完《白鹿原》,除了用震撼、难受、迷茫,我已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。震撼的是居然还有如此剖析人性、直面黑暗、鞭挞人生、深入人心的旷世杰作。难受的是里面的人物结局都不怎么好。一个个在动荡社会的洪流中几经沉浮、悲喜不一。看完这部巨作,回味之余有点失落,以后怕是再难遇到这么好的书了。迷茫的是总结
2024-07-13 10:15:21
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,其内容采用《论语》“学而篇”第六条的文义,列述弟子在家、出外、待人、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。“弟子”在家指孩子;在学校指学生;在公司指员工;在单位指下一级;在社会中,指公民。“规”就是规范,就是规矩,就是规则,就是规律。近几年来弟子规在
2024-07-13 10:00:20
来自不同文化的震撼与冲击力从小对青藏高原有一种敬畏的向往,由于学习工作的原因或者是林林总总的借口始终没能踏上那方净土,我想这大抵就是拖延症的表现吧。因为向往,从而对一些藏文化藏元素比较关注。前阵子读了藏族作家阿来的《尘埃落定》,凭借这本书阿来获得了茅盾文学奖,但读了之后无法释手。这本书有浓厚的历史背
2024-07-13 09:45:15
笑是每个孩子的天性,但如果没有了笑,生活会是多么的无趣,蒂姆是一个失去父母同时也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mdash;笑的一个孩子,但他最后终于用自己的努力要回了属于他自己的笑! 蒂姆是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,父亲再娶后,他经常受到继母的虐待,这令他的生活分外压抑,只有星期天由爸爸陪着上赛马场时才感到快
2024-07-13 09:30:19
1. 该书语言通俗、观点鲜明、案例丰富,是非常适合所有职业人细读的一本书。读懂书中的理念、观点不难,关键在于落实,落实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作,需要从自身工作岗位做起、从小事做起,坚持不懈、长期执行。2. 落实,必须从领导做起,想让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。规章制度,面向的是全体组织成员,任何人不得凌
2024-07-13 09:15:19
牛虻看简介说,《牛虻》是作家艾捷尔•丽莲•伏尼契写的一部反映革命者斗争生活和献身精神的著作。看到是一部革命小说,想必够振奋,够热血。可是读完以后,我竟没有把他当成一部革命小说,而是亚瑟与蒙泰尼里之间的、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“纠葛”。就像我读《沉默的病人》一样,我并没有觉得它是一部悬疑小说。如果强行归类
2024-07-13 09:00:18
荷马史诗的读后感1 读了《荷马史诗》这部巨著,我被深深地感动了。他们的一言一行,亦成为永恒的经典…… 第一部分中的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都是热血与勇敢的化身。为了亲人与正义,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。还有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,虽然他在整本书中是一个次要且负面的人物,可是他的那种爱国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